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

親密關係-胡茵夢

關係這個議題,全世界的人類,即使你已經決定要脫離滾滾紅塵,
進入到所謂的開悟解脫的修行,即使是跑到一個深山老林裏面,
在一個寺廟裏面閉關修行,不和任何人互動,你仍然有關係存在。
那個關係就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若被放逐在魯濱遜漂流的孤島,
仍然有關係,所以關係是這個宇宙中逃不掉的挑戰和議題。
現在有很多人想要透過一種形式化的修煉獲得一種解脫,
但是往往他們修到一定的層次,在禪定關系上好象有一定基礎了,
但是一回到關係立即破空,我們的人格特質沒有多大的改變,
大部分的人還是在慣性的軌道裏運作,所以最真實的修行,
所有最優秀的、真正獲得解脫具有高智慧的精神導師們,
當他們給予我們一些所謂靈性上的教誨的時候,
所強調的修行永遠要透過“關係”這個道場,
關係才是見真章的道場。
關係到底是什麽?
一個嬰兒在母體裏面孕育的過程,
大家都以為一個嬰兒存活的條件就是母親的臍帶輸送的養分。
事實上真相並非如此,嬰兒真實的養分其實是
宇宙無所不在的創造能量,也就是說有一些“文化”,
有一些文明會把它稱之為“上帝”,有一些文化稱之為“道”,
有一些文化稱之為“阿拉”,有一些稱之為所謂的“佛性”。
也就是說有一個無所不在的力量。
孩子三四歲的年齡就已經確立自我,開始有了他的獨立人格,
他有他的自由意志,不可能完全聽爸爸媽媽的指揮。
他有他的欲望,他有他的需求,所以做媽媽的在這個過程中,
如果她今天用一個打壓的、體罰的方式,
這個孩子就有某一部分的欲望和自然的情緒的流露就會被控制下來。
然後爸爸媽媽就會告訴他說:
你如果吵鬧就是一個不乖的小孩,
這個標準就會在他的身上樹立,
這個標準就會形成這個孩子內心裏面想要做出
某種行為來取悅他的爸爸媽媽的一種本能。
因為他不活出這個本能的話,不活出父母親的規範和標準的話,
他知道他就不可能得到肯定和喜愛。
於是,他就知道他的生存是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威脅的,
他本能的就要培養一個取悅的心態。
當這個取悅的心態產生的時候,當他臣服於所謂的教條倫理的時候,
他就有一部分原始的欲望被壓抑,這個裏面有很多運作的活動
被我們理想的標準設定為邪惡、負面,內在的小魔鬼,
或者是內心層次裏面不懂事等等的一些反應。
這些反應模式被打壓之後,這個小孩就在他的內心裏
形成了所謂陰影層跟超我之間的二元對立。
這個陰影層和超我之間的二元對立,自然的會造成內疚,
造成自我譴責,造成自我懷疑,甚至會有自卑,
甚至會有不安全感等等的內心的反應,
而這一切都會導致這個小孩開始學習把自己物化。
所謂的物化,就是角色的扮演,臣服於社會的某種規範。
當然在一個小嬰兒的發展過程中,事實上在被哺育的過程中,
父母親根本就不認識這個孩子真正的真實的真相,
而孩子也不知道爸爸媽媽是怎麽一回事,
所以一定不可避免的會有一段被物化以及物化其他對象的過程。
但是這個物化的傾向到了長大成人,
如果還不能把它穿透、突破和放下,
我們就會帶著物化的傾向進入到各種關係裏,特別是親密關系。
現在有這麽多人在尋求伴侶的過程中,其實是帶著條件的。
對方一定要有某種程度上的經濟條件,要有一些地位,
要能夠帶給我們生存保障等等,
男人對女性的要求至少女外表要有美感,
或者是她的世界也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或者必須是有柔順的特質,能夠讓我作為一個男性的內心裏面能感受到陰陽之間的平衡,
於是我會帶著很多的條件去選擇我們的伴侶。
而所謂的吸引力的產生跟愛情的產生,
事實上和所謂的條件又沒有直接關系,
所有的愛情和吸引力的真實的感受,彼此之間的張力的發生,
其實是跟更深的因果律,或者是荷爾蒙、生理需求,
甚至是一種能量和能量之間的頻率振動的共振的條件有關。
所以,人們在社會的物化體下,
在人的本能與深層的因果律的影響之下進入到關係,
選擇婚姻,可是又因為並不是順著我們的本意所產生的關系,
就很容易在開放度很高的社會裏面,在有很多其他選擇
可能性的情況下跟其他的人發生更真實的能量的互動。
所以,我開始的時候企圖說明,每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
沒有從母體誕生出來之前,在母親的體內所接觸到的能量
其實最主要是源自於宇宙的創發的、原始的生命的源頭,
這個源頭是各大宗教
所給予他不同的名字來說明它的存在。
人透過跟源頭的連接,這個源頭的振動頻率是非常高的,
我們跟他連接以後我們會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活著的感覺,
有極高的生命力,自然的會有內在的喜悅,
他有一種能量不受阻隔的無邊際的效應,
這個效應讓一個誕生出來的孩子
自然地在沒有受到社會熏染之前是自在的,
其實帶著某種程度的解脫。
但是到了三四歲的年紀,開始有了自我之後,
他原先的高振動頻率慢慢的會喪失掉,
因為規範會讓我們體內的振動頻率降低,
於是我們慢慢的開始學會了在規範中生活,
就進入到了一個例行公事的運作模式,
這個模式會造成我們每一個人越來越感覺到內在是僵固的,
越來越遲鈍,越來越無感,
我們的知覺在某一個當下獲得煥然一新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當我們更新復酥的本能受到制約,而被打壓下來之後,
人就有一個本能,要在別人身上、要在其他人、事物身上尋找能量,尋找再生的可能性,尋找一個新的刺激。
於是,外遇就產生了。因為我們都渴望突破一種不痛不癢,
知覺遲鈍、停滯的一個能量的僵死狀態。
所以發展外面的關係變成了唯一的救贖,唯一的管道。
但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男男女女,在任何一個關係裏面,
甚至是超越親密關係的其他關系,
我們都有一種本能是渴望忠誠,渴望忠貞,渴望不變,
渴望關系有一個安全保障,
渴望我們的對象是永遠忠實於我一個人的,
不要把他的愛和他的關懷分散給其他的生命。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本能,但是每個人又有剛才所說的需求,
所以就產生了非常大的衝突和矛盾,
這些都是我們在進入關係之後必須進行的觀察和思考。
在關係中,我們因為壓抑,因為要因循規範,因為要取悅,
而把真實的欲求和感受壓抑下來了,進入到關係以後,
我們就開始不能夠用一種正確的方式
去呈現我們內心裏面最深層的脆弱。
我們在關係裏面很少有勇氣可以跟我們所愛的對象坦誠“
我正在嫉妒”,“我正在產生想要占有你一個人,
不願意把你分享出來的占有欲”,“我正在產生怕被拋棄的恐懼”、
“我正在產生在權利欲的爭奪過程中很怕占下風的恐懼”、
“我很怕跟你在互動的過程中被你看扁了,
被你否定了我的價值”,或者是“很怕我們之間你淩駕於我之上,
我沒有辦法扮演一個傑出的角色”,
我們所有這些內在的脆弱和恐懼,
基本上是沒有辦法100%拿出來分享的。
因為不能分享,因為早期已經
灌輸進來了很多的理想標準、要求、壓抑,
所以進入關系之後我們就自然的仍然需要角色扮演,
仍然會帶著一副人格面具在關系中和對方互動。
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就形成了特定的溝通模式,
這種溝通交流的模式就是沒有辦法
非常直截了當的快速的揭露自己,
而必須用一種迂回的方式溝通。
男性有男性的迂回方式,女性有女性的迂回方式,
女人最害怕的就是在關係中喪失連結。
男人最害怕的是在關係中喪失他的自主性。
所以每當女人最深的害怕連著恐懼產生的時候,
會用一個迂回的溝通方式企圖再度連接。
她的迂回方式就是要去說服對方,跟對方講很多的道理,
或者是用一種女性溝通的方式,
讓對方能夠產生想要了解連接的欲望。
如果這個女人也觀察到這個男人怎麽在
我們的親密關系中連結程度很低,
可是他在外面和別人連接又挺好的,為什麽他跟他的朋友,
他的同性朋友,甚至是其他的異性都有說有笑,
唯獨回到家裏,關著門和我的連結就有一種疏離感,
有一種距離,如此就有一種內心很層的恐懼感產生。
於是就用迂回的方式說,她不能直截了當的說:
我需要你的關懷,我需要跟你有緊密的連接感,
感受到你是愛我的,或者說我是愛你的。
沒有辦法用直截了當的溝通方式。
男人有沒有辦法用直截了當的溝通方式說:
我很害怕你有其他的發展,因為你長得非常的貌美,
你有很受歡迎的人際關系的魅力,
所以我很害怕把你的注意力轉向別人。
男士很可能就會用一種所謂的三從四德的標準
要求妻子必須在家裏乖乖的扮演角色。
他沒有辦法對他的妻子和他的愛人很直截了當的表達說
我其實很脆弱,我其實很害怕失去你,
我希望你能夠永遠呆在我的身邊,
作為我忠實的伴侶,我希望跟你相處一輩子。
由於這些深層的恐懼都不能呈現出來,
所以我們用的迂回的方式在溝通交流,
導致適得其反,關係越推越遠,
當關係之中的這種疏離感沒有辦法突破的時候,
自然內心就會匱乏,這時候很容易在外面有任何的機會,
對方如果能夠帶給我們某種程度的撫慰,我們就會外向發展。
所以關係中的交流,關係中突破一種內心脆弱層面的真相,
突破這些真相,突破我們想要掩飾的內心深處的陰影面的問題,
用最誠實、最坦白的方式跟對方交流,
這一門溝通的藝術是非常不容易達成的。
以我所觀察大部分的男男女女,
很多的問題都是發生在溝通的問題上。